功能主治:本品适用于肝性脑病和慢性便秘的治疗。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拉克替醇。 |
甘草酸单钾盐。 |
|
生产企业 |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陕西永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20596 |
国药准字Z61020970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本品适用于肝性脑病和慢性便秘的治疗。 |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口腔溃疡、咽喉炎、支气管炎、肝炎、咳嗽、哮喘、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
|
用法用量 |
)。使肝硬化患者一日出现两次软便。 治疗初期就出现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病例应予停... |
口服。一次1片(150毫克),一日2次(300毫克)。 |
|
副作用 |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胀气、腹部胀痛和痉挛、易发生于服药初期。偶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腹泻、肠鸣和搔痒。罕见的不良反应有胃灼热.、呕吐、头痛、头晕等。 |
过敏体质或对本品成分过敏者禁用。 |
|
禁忌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孕妇应用拉克替醇仅有短暂的经验积累﹐迄今为止有关本品的不良反应尚不十分明确。虽然在动物试验中没有发现拉克替醇影响胎儿发育,也应在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服用本品。2.服用拉克替醇后母体乳汁中并未见药物检出,本品进入肠道后极少进入血液,不会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影响作用。 儿童用药: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老年用药:年老或体弱患者长期服用本品应定期进行血清电解质检测。 |
|
|
成分 |
本品适用于肝性脑病和慢性便秘的治疗。 |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口腔溃疡、咽喉炎、支气管炎、肝炎、咳嗽、哮喘、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
|
药理作用 |
药理作用:拉克替醇是由山梨醇和半乳糖构成的双糖衍生物极少被胃肠道吸收。本品不被胃肠道内双糖酶分解,而以原形进入结肠。在结肠内被肠内菌群(主要是类桿菌和乳酸桿菌)降解为短链有机酸(主要为乙酸、丙酸和丁酸),酸化结肠内容物从而减少了结肠对氨的吸收,从而增加粪便的含水量和体积,产生轻泻作用。 毒理作用:生殖毒性:目前尚无充分的证明本品对于妊娠妇女的安全性,因此建议妇女在妊娠最初三个月时,仅在没有其它更安全的替代药品时,才可服用本品。 |
1.抗炎症作用 (1)抗过敏作用 甘草甜素具有抑制兔的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Phenomenon)及抑制施瓦茨曼现象(ShwartzmanPhenomenon)等抗过敏作用。对皮质激素,有增强激素的抑制应激反应作用,拮抗激素的抗肉芽形成和胸腺萎缩作用。对激素的渗出作用无影响。 (2)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阻碍作用 甘草甜素可以直接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启动酶--磷脂酶A2(phospholipaseA2)结合以及与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使其产生炎性介质的脂氧合酶(lipoxygenase)结合,选择性地阻碍这些酶的磷酸化而抑制其活化。 2.免疫调节作用 甘草甜素在体外试验(invitro)具有以下免疫调节作用: (1)对T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 (2)对g干扰素的诱导作用; (3)活化NK细胞作用; (4)促进胸腺外T淋巴细胞分化作用。 3.对实验性肝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 在invitro初代培养的大白鼠肝细胞系,甘草甜素有抑制由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损伤作用。 4.抑制病毒增殖和对病毒的灭活作用在小白鼠MHV(小白鼠肝炎病毒)感染实验中,给与甘草甜素可延长其生存日数。在兔的牛痘病毒(Vacciniavirus)发痘阻止实验中,有阻止发痘作用;在体外实验系,也观察到了抑制疱疹病毒等的增殖作用,以及对病毒的灭活作用。甘氨酸及盐酸半胱氨酸可以抑制或减轻由于大量长期使用甘草甜素可能出现的电解质代谢异常所致的假性醛固酮症状。 |
|
注意事项 |
1.当出现胃肠道可疑的病变或症状、不明原因的腹痛或出现便血,应立即停服本品。 2.水和电解质紊乱患者及腹泻患者不得服用本品。结肠粪积(便结)患者应先采取其它方法进行治疗。 3.出现腹泻(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通常是拉克替醇服用过量的症状。此时应减少服用剂量。应确定一个避免出现腹泻的适宜剂量(参见 |
1长期大剂量应用应监测血钾、血压变化。2甘草甜素口服后大部分在胃内分解为甘草次酸,易发生类似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表现。 |